• 超薄电池隔膜
  • 电池屏蔽膜
  • 防水透气膜
  • 精准过滤膜

碳纳米管等离激元集成回路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时间:2017-11-06 16:58:53  来源:网络  作者: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以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为基石的信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然而,随着IC技术将达到10 nm的技术节点,由于受到来自物理定律和成本的限制而难以继续提升,学术界和业界一直在探索超越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beyond CMOS)架构等方式,以期推动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等离激元在亚波长尺寸光操控方面具有优异特性,故在亚波长光电集成领域备受瞩目;如何实现亚波长尺度的光电集成架构成为当下研究热点。由于具有原子量级的小尺寸(1~3 nm)、高迁移率、平均自由程长、宽光谱响应等诸多优势,碳纳米管被认为是“后摩尔时代”的理想材料,有望用来实现片上的亚波长尺寸光电集成。目前尚未发现碳管亚波长等离激元集成架构的相关研究报道。

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可完美兼容等离激元结构的无掺杂技术。具体说来,首先采用钯(Pd)金属和钪(Sc)金属分别实现与碳纳米管的p型和n型接触,进而构建碳纳米管二极管和场效应晶体管;与此同时,采用金(Au)来构建等离激元波导。一方面,采用对称电极的高性能碳管晶体管可与Au波导集成形成在片电驱动的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源。另一方面,Au波导可以通过结合虚电极技术构建光伏形式的SPP探测器;虚电极技术的引入可有效提高在片SPP探测器的信噪比。采用同样的工艺,还可同时在基底上制备电子器件、光电器件以及无源的等离激元组分,从而克服传统材料中电子器件与光电器件制备工艺不兼容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在片利用无掺杂技术集成亚波长等离激元波导,实现完整的等离激元回路,这是电驱动等离激元回路的首次实现;区别于传统的光互连过程,利用等离激元作为传播媒介的互联过程可打破光学衍射极限,为“后摩尔时代”的超越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架构提供重要参考。

电驱动碳纳米管亚波长等离激元集成回路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客服:400-800-9222 电话:0760-86171356
0760-86171357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
东镇东二路26号
邮箱:guoan@gaxcl.com
       
Copyright(c) 2016 中山火炬国安新材料有限公司   粤ICP备16033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