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CNT)可以看做是石墨烯片层卷曲而成,因此按照石墨烯片的层数可分为: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单壁管典型直径在0.6-2nm,多壁管最内层可达0.4nm,最粗可达数百纳米,但典型管径为2-100nm。与多壁管相比,单壁管直径大小的分布范围小,缺陷少,具有更高的均匀一致性。多壁管在开始形成的时候,层与层之间很容易成为陷阱中心而捕获各种缺陷,因而多壁管的管壁上通常布满小洞样的缺陷,多壁碳纳米管的层间距约为0.34 nm。CNT的具体生长过程如下,主要分为开始阶段和生长阶段见图1:

图1碳纳米管生长过程
碳氢首先不断地吸附在金属上,逐渐达到过饱和状态,之后碳原子相互接触,碳原子调整构象,实现sp2杂化,在高温和金属的作用下连接在一起,逐渐形成二聚体和三聚体,之后形成五元环和六元环等(图1中蓝色标出),慢慢地形成石墨状的结构,随着碳原子的沉积和扩散,CNT不断生长。
CNT生长机理主要有两种:tip-growth model和base-growth model。具体的示意图见图2:

图2 CNT生长机理示意图
当活性组分与载体的相互作用比较弱(接触角为锐角),碳氢化合物首先吸附在活性组分上,进行降解,生成碳和氢气,碳原子在金属上进行扩散,逐渐沉积在金属的底部,开始形成六元环,逐渐地形成石墨状的结构,继而形成碳纳米管,碳纳米管的生长继而又促使金属颗粒离开底部。只要金属颗粒可以接触到碳氢化合物,且碳可以进行扩散,CNT就会逐渐生长。当金属颗粒被炭完全包覆时,CNT就停止生长。这就是tip-growth model,见图3。

图3 碳纳米管的tip-growth生长模型

当活性组分与载体的相互作用比较强(接触角为钝角),CNT的生长没法推动金属颗粒离开载体,因而碳原子就沉积在金属颗粒的上端。碳首先结晶形成一个半球形的圆顶,之后扩张形成圆柱。随后碳原子逐渐沉积在金属颗粒上,碳原子又通过金属向上扩散,CNT逐渐生长。这就是base-growth model,见图4。


图4 碳纳米管的base-growth生长模型

一般而言,除了甲烷、乙烯、丁烯和其他不饱和烯烃外,废旧塑料(聚烯烃)也可以作为生成碳纳米管的原料,通过调节合成的温度配方等工艺条件可以得到结构规整的碳纳米管,且其产率为60wt%以上,实现变废为宝,不仅有利于解决白色污染等环境问题,也可以得到附加值较高的碳纳米管。图5为用聚丙烯为原料制得的碳纳米管。

图5 用聚丙烯为原料制得的碳纳米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