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薄电池隔膜
  • 电池屏蔽膜
  • 防水透气膜
  • 精准过滤膜

电磁测试10米/3米法暗室解密(下)【电磁屏蔽】

时间:2016-10-18 14:06:16  来源:网络  作者:

 三、EMC实验室配置的主要附属设备

 

1、暗室的基本设施和设备
 
1)、屏蔽壳体一间:内部尺寸为20m长×12m宽×8m高,采用美国拼装式工艺建造,保证屏蔽效能的同时,也能保证屏蔽室的坚固耐用,并可以整体搬迁或扩建。
 
2)、屏蔽门:全开尺寸2.5m*2.5m,手动、电动或气动开启。
 
3)、波导通风口:8个,尺寸为300mm*300mm。
 
4)、电气系统:300瓦卤素灯8盏,220V/单相/插座,380V/3相/插座。
 
5)、电源滤波器:用于EUT、照明、天线塔、转台CCTV 系统的电源滤波器,可增加电话滤波器、网络滤波器等。220VAC/50Hz/单相/2*30A 一台符合MIL-STD-220A 标准,在10MHz~10GHz 频率范围内,插入损失100dB,同时满足UL1283标准。
 
6)、接头及接头扳:用于连接控制室的设备,装设于高架地板之下。300mm*300mm 接头扳2个,有N型接头,BNC型接头,SMA型接头。
 
7)、高架地板:最大承重2000kg,地板面装有3个接头扳,高架地板下有两个配线管道,连接接头扳到地面接头扳。
 
8)、暗室内部四面墙和天花板贴满铁氧体瓦,铁氧体瓦上面再以velcro 叉型粘扣带与魔鬼毡贴微波吸收材料,在镜面菲涅尔区贴上微波吸收材料。地面之吸波材料采用活动式设计,以满足抗干扰(EMS)测试。

9)、CCTV:影像及控制需以光纤传输,配彩色PAL机型。可耐100V/M场强,(DC-18MHz频率范围)6mm固定摄像机及脚架一支。可耐100V/M场强,广角境头,焦距、远近、光圈大小及上下左右可调整的摄像机。摄像机控制器一台,它通过光纤与摄像机连结,控制摄像头上下左右移动,变焦、聚焦。17英寸彩色监示器一套。
 
2、EMC暗室量测系统
 
1)、待测物转台
 
尺寸:直径3 米
 
材质:金属结构、金属台面
 
载重:2000kg
 
控制:电驱动、定位及转速由室外遥控
 
旋转角度:顺时针及逆时针各可旋转360 度,定位误差优于±10
 
转台全是光纤控制,避免引入电磁干扰
 
2)、天线架(天线升降塔):
 
材质:FRP
 
尺寸:高6.3 米,垂直调控距离优于1.0-6.0 米万用天线夹具及收线机
 
控制:控制器以光纤遥控天线架具有气动极向变换位置光纤传输
 
3)、双通道控制器一台:控制转台和天线架移动
 
4)、EMI测试软件一套
 
       暗室是模拟开阔场而进行EMC 测试的,并提供一个电磁背景干净、场均匀性好的一个测试场地。吸收微波只是吸波材料的特性而已。暗室使用频率一般在10KHz~40GHz 左右。暗室吸波材料通常是用铁氧体加聚氨酯泡沫尖劈吸波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铁氧体用于1GHz以下,最佳在500MHz以下;聚氨酯泡沫尖劈吸波材料通常适用于450MHz以上,耐高温、高场强。
 
      为满足30MHz~18GHz的归一化场地衰减要求,通常暗室需采用铁氧体片与渗碳泡沫角锥或空心角锥复合型的宽带吸波材料。根据文献报道,对于10m法暗室,为满足归一化场地衰减偏差≤±4dB 要求,吸波材料在30~1000MHz垂直入射时反射系数应小于-20dB,45°入射角时小于-15dB。对于1~40GHz 频率范围,吸波材料垂直入射及45°角入射的反射系数也应不高于上述数值。
 
关于复合型宽带吸波材料,要注意以下两点:
 
a)与铁氧体片组合的渗碳聚氨酯泡沫角锥,其含碳量不同于单独使用的角锥,对于这点,国内在早期研制复合型吸波材料时并不清楚,而是沿用常规的角锥吸波材料的含碳量配方。
 
b)复合型吸波材料与屏蔽室之间宜加一层胶合板。根据国外文献报道,增加这层电介质(胶合板)对改善反射系数是有益的。
(欢迎回复,索阅最新版本的杂志)
 
四、EMC暗室与微波暗室的区别
 
      没有下面的铁氧体和胶合板的暗室一般是用来测试天线的微波暗室,这个EMC 暗室不一样,EMC 暗室必须要有铁氧体
 
1、EMC 暗室模拟开阔场,也就是说五个面是没有任何障碍物,所以EMC暗室五个面要粘贴吸波材料,吸收电磁波,防止反射;而微波暗室是模拟自由空间,因此六个面都要粘贴吸波材料;
 
2、测试原理不一样,EMC测试接收能量是通过空间直射和地面反射叠加值,而微波暗室是直接发射接收到的值。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客服:400-800-9222 电话:0760-86171356
0760-86171357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
东镇东二路26号
邮箱:guoan@gaxcl.com
       
Copyright(c) 2016 中山火炬国安新材料有限公司   粤ICP备16033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