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薄电池隔膜
  • 电池屏蔽膜
  • 防水透气膜
  • 精准过滤膜

日常生活身边的电磁辐射及电磁屏蔽材料发展

时间:2016-10-15 11:04:01  来源:网络  作者:

 电磁辐射

又称电子烟雾,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而该能量是由电荷移动所产生;举例说,正在发射讯号的射频天线所发出的移动电荷,便会产生电磁能量。


人体生命活动包含一系列的生物电活动,这些生物电对环境的电磁波非常敏感,因此,电磁辐射可以对人体造成影响和损害。


电磁辐射的热效应:

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体温升高引发各种症状,如心悸、头胀、失眠、心动过缓、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视力下降等。产生热效的电磁波功率密度在10MW/CM²;微观致热效应1MW-MW/CM²;浅致热效应在10MW/CM²以下。当功率为1000W的微波直接照射人时,可在几秒内致人死亡。

非热效应

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将遭 到破坏,人体也会遭受损害。这主要是低频电磁波产生的影响,即人体被电磁辐射照射后,体温并未明显升高,但已经干扰了人体 的固有微弱电磁场,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可导致胎儿畸形或孕妇自然流产;影响人体的循环、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等。

神经系统:人体反复受到电磁辐射后,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它方面的功能发生变化。如条件反射性活动受到抑制,出现心动过缓等。

感觉系统:低强度的电磁辐射,可使人的嗅觉机能下降,当人头部受到低频小功率的声频脉冲照射时,就会使人听到好像机器响,昆 虫或鸟儿鸣的声音。

免疫系统我国有初步观察到,长期接触低强度微波的人和同龄正常人相比,其体液与细胞免疫指标中的免疫球蛋白1gG降低,T 细胞花环与淋巴 细胞转换率的 乘积减小,使人 体的体液与细胞免疫能力下降。

内分泌系统:低强度微波辐射,可使人的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紊乱;CRTACTH活性增加,内分泌功能受到显著影响。

遗传效应微波能损伤染色体。动物试验已经发现 ;用195MHz2.45GHz96Hz的微波照射老鼠,会在4-12%的精原细胞骨形 成染 色体缺陷,老鼠能继承这种染色体缺陷可引起受伤者智力迟钝、平均寿命缩短。

累积效应

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通常所说的人体承受力内抗力),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可能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就引起警惕。预防措施除了远离辐射源,还应该积极补充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葡萄籽、虾青素等含量多的食品。

不了解还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可怕!


 

塑料又立功了,通过图中的原理降低辐射

① 表面反射

② 屏蔽材料吸收衰减

③ 多次反射


 

更为重要的是:

比传统的铬涂层材料电磁阻隔率更高,价格更便宜,处理方便。常用的改性塑料主要有:PP、ABS、PA6这几种,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客服:400-800-9222 电话:0760-86171356
0760-86171357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
东镇东二路26号
邮箱:guoan@gaxcl.com
       
Copyright(c) 2016 中山火炬国安新材料有限公司   粤ICP备16033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