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薄电池隔膜
  • 电池屏蔽膜
  • 防水透气膜
  • 精准过滤膜

锂离子电池隔膜行业壁垒

时间:2016-08-04 11:02:19  来源:网络  作者:编辑

                                         t015db822b0d3c0ffe1.jpg

      我国锂离子电池隔膜在干法工艺上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经具备国际一流的制造水平。但在湿法这一端,国内隔膜企业受限于工艺、技术等多方面因素,产品水平还较低。

      湿法工艺隔膜不仅生产技术壁垒高,生产设备也更复杂。整体生产设备的构造分为投料和配料系统、挤出混合系统、铸片冷却系统、拉伸系统、收卷系统、洗涤烘干系统。湿法工艺隔膜设备的应用需要和工艺配套,是先有工艺再订制设备。因此,在解决了工艺和技术后,每一家生产企业的工艺均有不同,在设备定制上所需要的时间也较长,通常定制设备在1年左右。

 

     湿法工艺所生产的隔膜厚度要更薄,在应用到需要大倍率充放电的动力锂离子电池里时,更容易在高温下熔融,安全性相对于干法工艺隔膜要差。之前的湿法隔膜主要是应用在高端小型锂电池中,在整个隔膜市场中份额偏低。现今随着技术的发展,湿法涂覆隔膜能够有效的解决熔融问题(东燃化学已经推出了耐170度温度的电池隔膜),并且随着三元材料在动力锂电中的成功推广运用,带动了与之匹配的湿法涂覆隔膜市场的大幅增长。

【产业政策】

  锂离子电池隔膜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电池配套材料,符合国家《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同时属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所列的前沿技术第(11)项:高效能源材料技术中的高效二次电池材料及关键技术专题。

【成本构成及价格趋势分析】

  锂电池隔膜主要使用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进行生产,采用不同的添加剂又会对隔膜最终的性质起到巨大的影响。

  主要原材料PP最近的价格走势如下图:

  

  原油价格趋势如下图:

  

  可以发现,原材料受到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两者价格波动趋势接近一致。

  根据预上市公司星源材质在其IPO报告中的表述:近三年,公司产品销售均价(含税价)由2012年的7.56元/平米降至2014年的5.72元/平米,年均降幅为12.17%。

  总体来说,隔膜原材料价格和石油价格波动呈现一致性,而其最终销售价格在国产化和产能规模扩大的影响下呈现稳步下跌的趋势。

【下游行业需求分析】

  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井喷式增长,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34万辆,同比增长超过350%。2015年的销量井喷并不是昙花一现,根据国务院2012年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要求,2020年我国要完成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目标。《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0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70%以上;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80%以上。根据有关分析,到2020年保守估计新能源汽车复合增长率将在40%以上。

  2016年,中汽协预测预测新能源车销量为70万辆,对比2015年将增长一倍。从隔膜需求来看,1GWH电池对应消耗隔膜大约2000万平米,电池需求的爆发对应未来隔膜空间巨大。而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所带动的动力锂电需求是锂电材料市场增长的最大动力,由此带动隔膜尤其是中高端湿法隔膜的增长也会极为迅猛。

【市场规模以及产能预测】

  2015年底,国产隔膜总产能已达15亿平方米,需求量约9亿平方米,实际产量达到6.28亿平方米。其中,湿法隔膜产量为2.38平方米,同比增长90.5%,远高于干法隔膜的增长速度,而湿法涂覆隔膜产量又占到了湿法隔膜的65%。

  我国锂电池低端隔膜竞争压力大,产能过剩。预计2016年底或2017年初我国隔膜设计总产能可能超过25亿平方米,远超全球电池隔膜的需求量。但其中高端动力锂电池隔膜目前仍然供不应求,高端隔膜产品与国外产品的质量差距在缩小,但差距仍然比较大,进口依赖严重。随着电动汽车在各国的推广和普及,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尤其是湿法隔膜的需求量将会更加快速地增长。

  2016年国内隔膜需求将在12亿平方米左右,基于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内企业纷纷扩产加大产能,供需预计在2016年底改善,但极有可能在2016年底或2017年初形成严重的产能整体过剩,尤其是低端的干法工艺。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客服:400-800-9222 电话:0760-86171356
0760-86171357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
东镇东二路26号
邮箱:guoan@gaxcl.com
       
Copyright(c) 2016 中山火炬国安新材料有限公司   粤ICP备16033679号